捷嘉 ·关注 | ①阿根廷牛副产品即将叩开中国市场大门②欧洲主要港口拥堵情况加剧 向美国和亚洲发出预警信号

★ 目录 ★

01

阿根廷牛副产品即将叩开中国市场大门

02

5月第3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03

欧洲主要港口拥堵情况加剧 向美国和亚洲发出预警信号

04

特朗普关税阴云下,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积极“向东看”

05

专访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部长:乌中农业合作为南南合作开辟新路径

06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07

波兰发生一起新城疫疫情

08

保加利亚发生一起绵羊痘和山羊痘疫情

09

波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

10

猪价跌至年内低点,分析师:偏弱运行态势或将持续


01

阿根廷牛副产品即将叩开中国

市场大门

两位谈判知情人士透露,阿根廷与中国即将达成牛副产品出口协议,目前双方正敲定技术细节,推动中国食品进口多元化进程。

阿根廷牛肉推广机构(IPCVA)主席布雷茨施密特表示,政府间对话已接近尾声,谈判提速,但批准日期未定。另一消息源称协议 “很快” 达成,中国官员预计6 月8日访阿磋商。

近年来,中国为降低贸易风险,积极深化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农产品合作。尽管阿根廷牛肉对中国出口量今年一季度降至56.4%(2023年为74.5%),但布雷茨施密特指出,5月出口已回升,且中国减少美牛肉进口,或为阿根廷带来机遇。

目前,由于非办公时间,中国海关及阿根廷驻京大使馆尚未回应置评请求。协议若成,将为阿根廷农产品出口注入动力,也丰富中国市场供应。


来源:路透社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内容整理:捷嘉资讯组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02

5月第3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

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5月12—18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6.04元/公斤,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0.4%;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1.00元/公斤,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0.6%。 


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03

欧洲主要港口拥堵情况加剧 

向美国和亚洲发出预警信号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北欧和其他枢纽地区的主要港口拥堵情况正在恶化,这暗示海上运输中断可能蔓延到亚洲和美国,并推高运费。据伦敦海事咨询公司Drewry上周五发布的报告,3月下旬至5月中旬,德国不来梅港等候泊位的时间增加了77%。同期,安特卫普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37%,汉堡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49%,鹿特丹港和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等待时间也延长了。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11点20分


04

特朗普关税阴云下,德国最大港口

汉堡港积极“向东看”

西边不亮东边亮!特朗普关税阴云下,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积极“向东看”

  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如何?

  根据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HHM)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汉堡港海运货运量同比增长3.1%,达到2830万吨。与此同时,汉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创下三年来最好的季度业绩,前三个月达到200万标准箱(199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3%。

  在欧洲三大港口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日和汉堡港中,汉堡港是今年一季度唯一一个海运货物吞吐量呈上升趋势的港口。得益于汉堡港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了 19.8%,达到4.36亿欧元,去年同期约为3.64亿欧元。

汉堡港营销协会首席执行官马特恩(Axel Mattern)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去年下半年,我们明显看到,远东地区航线的货运量显著增加。今年,这一状态继续保持。与此同时,汉堡港的转运量也有所恢复。这是汉堡港在今年一季度领跑欧洲三大港口集装箱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

 中国市场稳步回升

  汉堡港营销协会数据显示,在汉堡港的海外贸易伙伴中,今年一季度,汉堡港与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达59.7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达11.3%。

  多年来中国一直稳居汉堡港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去年汉堡港对华集装箱吞吐量达22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0.7%,占港口总吞吐量近三成。当前往来中国与汉堡港的货物多为消费品、化工用品、机械设备等。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增长1.4%。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4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一季度,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

  除了中国市场的两位数增长,汉堡港也在积极开拓亚洲其他市场,挖掘增长潜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汉堡港与印度的集装箱吞吐量总计6万标准箱,与马来西亚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4万标准箱。两者分别实现了39.6%与50.6%的增幅。

  马特恩告诉记者,结合新的远东航线,这些服务带来了更多的货物,使得汉堡港的转运量稳步增长,“我们对此非常欢迎。”

  在亚洲市场的带动下,汉堡港今年一季度连接海路、铁路与公路的转运量有所增加。数据显示,尽管此前受地缘政治影响,但年初转运的吞吐量有所上升,增长了15.3%,达到72.3万标准箱。腹地运输量增加到13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1.8%。铁路运输了64.5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0.7%。

 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量一季度骤降19.0%

  与亚洲市场的抢眼表现相比,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汉堡港的影响正在显现。

  数据显示,受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关税政策的后续影响,汉堡港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降幅达19.0%,仅为14.5万标准集装箱。去年,美国市场为汉堡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创下68.5万标准箱的新纪录,增长了5.0%。

  对此,马特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际贸易对各种政策动向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力,商家经常对潜在的不确定性提前作出反应。这反映在(汉堡港)与美国的港口货物量上。”他举例道,比如去年年底,许多美国仓库都已出现货物囤积的现象。

  至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最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汉堡港与美国的贸易往来,马特恩表示,还有待观察。同时,他说,希望美国政府最终能降低对欧洲的关税,因为关税是自由贸易的“毒药”,这与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的汉堡港始终秉持的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理念背道而驰。

  根据4月特朗普宣布的所谓“对等税率”,欧盟将被征收20%的关税。特朗普5月23日于社交媒体上抱怨称,欧盟在贸易方面“很难打交道”,美欧之间的贸易磋商“毫无进展”,威胁要从6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更高的50%的关税。不过,据报道,最新消息显示,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表示,特朗普表示,将把欧盟面临50%关税的最后期限延长至7月9日。

  德国联邦统计局2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25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高于此前的预估值。这是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德国经济的最强季度表现。ING集团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认为,德国经济本季度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受益于美国加征关税前的前置出口效应(frontloading)”。由于美国政府宣布将提高进口关税,德国企业在3月集中出口大量产品以规避潜在成本,从而拉高了当季产出和外贸数据。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14点59分


05

专访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部长:乌中

农业合作为南南合作开辟新路径

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部长路易斯·阿尔弗雷多·弗拉蒂表示,乌中农业的互补性为双方互利共赢提供了机遇,乌中农业合作为全球南南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弗拉蒂率团于本月17日起访问中国,在此期间于北京接受了中新社书面专访。他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中国各个涉农部门及机构的会谈,加强乌中在农业、畜牧业和渔业方面的合作。他们参加了在吉林省举办的“中国—乌拉圭农业联委会第三次会议”,还前往上海SIAL国际食品展推广乌农牧产品。

2023年11月,中乌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弗拉蒂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乌中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乌农牧产品走进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乌拉圭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农牧产品在乌商品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自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是这些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弗拉蒂表示,乌中在农业和畜牧业的不同领域拥有各自的优势与需求,从而促成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乌拉圭在养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包括有优良的牛种,有覆盖全国100%牛群的一流追溯系统,在牛用兽医药品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弗拉蒂说,牛肉现已成为乌拉圭在中国的明星产品,接下来两国还将共建乌中示范农场和肉牛可持续生产与育种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中国在大豆种植方面拥有悠久历史和成熟的技术,几年前我们合作建立了乌中大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培育适合两国资源条件和需求的新型大豆品种。”

除传统农业领域外,两国还将合作投向了更具前瞻性的领域。弗拉蒂说,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乌中均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双方在可持续农业领域有多个合作方向。

据他介绍,乌拉圭最近加入了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竹藤组织。“竹子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在该组织框架下,乌拉圭计划提高竹子的生产规模,并增加其在环境和社会中的可持续应用。另外,该组织还推动‘以竹代塑’倡议,乌拉圭和中国都支持这一举措。”

弗拉蒂特别提到,乌拉圭是第一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因为“看到了这一倡议在各领域带来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在这一框架下,乌拉圭能够作为一个高质量、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国发挥有趣且重要的作用”。

谈及对两国未来农业合作的期待,弗拉蒂表示,“希望乌中农业合作不仅能成为推动两国在其他领域交流合作的引擎,更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典范”。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4日 17点43分


06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如何影响全球

经济

日前,世界银行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指出,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预测2025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约12%,2026年进一步下跌5%。


  能源价格下行是主要推动力,尤其是石油。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供应增加的双重压力影响,石油价格下降明显,布伦特原油预计2025年均价为64美元/桶,比2024年下降21%。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增长推动全球电力结构转型,煤炭需求相应减弱,与此同时煤炭库存水平仍较高,供需共同作用之下,2025年煤炭价格预计将下降27%。天然气价格虽在部分市场有所上涨,但由于能源价格指数构成上“油重气轻”,且天然气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美国市场和冬季期间,从全球视角来看上涨态势并不普遍,局部和短期现象的特点突出,因此无法改变能源价格下行的总体形势。


  金属矿产类商品价格继续走低。报告预测,受全球制造业活动疲软以及全球贸易紧张等因素影响,金属与矿产类商品价格呈下跌趋势,其中铜价预计2025年下跌10%,约8200美元/吨;铝、锌、镍等基本金属价格预计下跌10%至13%。铜价下跌通常代表工业需求放缓,低铜价还会导致矿企投资意愿降低,未来可能导致供给不足。金属矿产类商品价格下降,虽会导致下游制造业成本下降,但不会直接产生刺激消费的效果。


  报告显示,农产品价格普遍处在下滑区间。受供应充足以及需求增长放缓影响,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价格2025年预计整体下降10.5%。同时,受豆类作物产量上升以及全球油脂库存改善等因素影响,油料与食用油价格预计下降3%至6%。另外,受下游需求疲软以及库存水平偏高影响,棉花、橡胶、烟草等农业原材料价格预期在2025年普遍下跌2%至10%。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于不同国家经济影响差异较大。对进口国而言,当前趋势有助于抑制通胀、稳定消费。能源和粮食价格下降有助于降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对全球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而言,有助于延续2022年以来的通胀回落趋势。报告预测,2025年能源价格变化将直接减少全球通胀约0.35个百分点。另外,家庭在能源、交通和食品上的开支减少,有利于释放其他消费需求,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复苏。


  对于出口依赖国而言,当前趋势将构成拖累,尤其是以油气、金属、农产品出口大国为代表的资源型经济体将遭受冲击,面临财政收入下降、货币贬值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报告指出,能源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将大幅恶化,可能引发财政收紧,尤其鉴于当前多数能源出口国的财政平衡状况较前几次油价下跌时更弱,政策空间更窄,油价下跌将导致这些国家面临预算赤字扩大的局面。报告还指出,食品价格下行对某些国家是利好,但价格下跌幅度太小,不足以显著减轻粮食不安全状况。另外,全球投资预期下降,大宗商品行业资本支出下降还可能抑制矿业、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意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4日


07

波兰发生一起新城疫疫情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消息,2025年5月23日,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WOAH报告称,波兰发生一起新城疫疫情。


  本次疫情发生地为圣十字省凯尔采市,于2025年5月23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未知或不确定。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测发现,有280只禽类疑似受到感染且发病,其中28只死亡,杀死和处置252只。


  目前疫情仍在继续,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每周提交后续报告。


来源:食品伙伴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10点31分


08

保加利亚发生一起绵羊痘和山羊

痘疫情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消息,2025年5月22日,保加利亚农业与食品部向WOAH报告称,保加利亚发生一起绵羊痘和山羊痘疫情。


  本次疫情发生地为哈斯科沃州斯维伦格勒市,于5月21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未知或不确定。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测发现,有191只绵羊疑似受到感染,其中10只发病,杀死和处置191只;另有10只山羊疑似受到感染。


  目前疫情已经结束,保加利亚农业与食品部将不再提交任何报告。


来源:食品伙伴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10点19分


09

波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消息,2025年5月23日,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WOAH报告称,波兰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


  本次疫情发生地为卢布林省,于2025年5月14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未知或不确定。经实验室检测发现,有12头野猪疑似受到感染且发病。


  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每周提交后续报告。


来源:食品伙伴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09点52分


10

猪价跌至年内低点,分析师:偏弱

运行态势或将持续

猪肉价格近期持续陷入低迷状态。

中国养猪网监测数据显示,5月1日过后,生猪(外三元)价格呈现下滑态势,尤其是5月10日之后,回落趋势更为明显。5月24日、25日的价格分别为14.25元/公斤和14.26元/公斤,为年内低点。

供需双向承压是猪价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分析师普遍认为,在供给端偏强而需求端难以提振的背景下,猪肉价格短期内仍将处于偏弱水平。

供给端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9万头,同比上升1.2%,根据农业农村部新修正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当前能繁存栏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处于绿色偏高区域。

截至5月19日,生猪出栏均重124.12公斤,较上周持平。当前出栏均重处于近四年高位,单头生猪提供的肉量增加,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养殖端加快大猪出栏速度,供给端面临量重双高的局面。‌‌

国元期货分析称,当前处于产能兑现期,生猪供给压力持续释放,并且出栏体重处于近几年高位。随着市场对肥猪需求转弱,中大猪价格走弱,养殖端出栏意愿增强,进一步加剧了阶段性供给压力。

需求端看,五一过后,节日效应淡化,加之天气逐步转热,终端需求回落。

展望后期猪价走势,华泰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考虑到3月以来肥标价差快速收窄,叠加天气逐渐升温后肥猪日增重可能减慢、大肥猪需求可能减弱、前期能繁母猪存栏及新生仔猪数增加对应后市供应增加, 短期猪价虽可能受二育进场节奏等影响出现超预期波动,但后市猪价下跌趋势或难改。

华联期货也在研报中指出,目前生猪产能充足,后期生猪出栏压力依然较大,新生仔猪数量也高于去年同期,若猪肉 消费不出现明显增长,2025年9月份之前猪价上涨空间或有限。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提到,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优化母猪存栏结构、合理控制产能。持续完善生猪产能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场户适时出栏和优化养殖规模,促进供需适配。


来源:界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 09点15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