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嘉 ·关注 | 阿根廷禽肉进口暂停!猪价回落促产能调减,全年养殖仍看好

★ 目录 ★

01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82号(关于防止阿根廷高致病性禽流感传入我国的公告)

02

近期猪价止涨回落,行业积极调减产能

03

巴西8月对美出口大幅下降

04

巴拉圭农村协会多位代表反对取消口蹄疫疫苗接种计划

05

中国是俄罗斯海鲜市场重要供应国

06

8月第4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07

中国海关总署:今年1-8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4.4%

01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82号

(关于防止阿根廷高致病性禽流感传入我国的公告)

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发布信息,阿根廷发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公告如下:

  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阿根廷输入禽及相关产品(源于禽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阿根廷的禽及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来自阿根廷的进境船舶、航空器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

  四、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阿根廷的禽及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六、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2025年9月3日

02

近期猪价止涨回落 行业积极调减产能

全年养殖有望继续保持盈利

作为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每年生产约7亿头猪,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球一半。同时,猪肉占我国肉类消费的六成左右,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菜篮子”产品之一。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近期全国生猪价格止涨回落。8月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4.22元,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30.1%,较7月阶段性价格高点回落0.87元。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8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6%,同比下跌22.0%。

那么生猪价格为什么会阶段性下跌,养殖企业将如何应对,未来生猪市场情况如何?记者对此做了深入采访。


生猪供给充裕,养殖连续15个月盈利

“新发地市场每天生猪上市量约1800头,猪肉平均每斤8.5元,从8月初到月底,猪肉价格偏弱运行。”北京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说,进入8月,生猪货源足,价格缺少上涨动力,同时夏季天气炎热,猪肉消费需求相对疲软。

童伟预计,9月上旬学生开学后,食堂需求量将带动猪肉消费提升,价格有望随之略有提升,未来天气转冷之后,需求将进一步转强,价格也会季节性回升。

8月30日,山东省德州市的一位生猪经纪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的猪价都不错,但今年下半年开始,猪价在慢慢地降,前几天低的时候降到了每斤6.9元。今天收猪的价格是每斤7.1元,因为快开学了,所以收价比前几天涨了2角钱。”

据测算,自2024年5月起,生猪养殖已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今年前7个月出栏生猪头均盈利108元。

行业普遍认为,对于生猪养殖而言,猪价围绕成本不断波动,养殖时赚时亏是行业常态,本轮如此长的盈利期是比较罕见的,这离不开政府加强调控引导和行业降本增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自去年9月以来,针对今年春节后猪价可能出现的季节性下跌,农业农村部就提前给行业“打预防针”,持续发布产能过剩预警信息,开展逆周期调控。今年以来,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对养猪大省和头部企业进行指导提醒,有效抑制了养殖场(户)在盈利期大幅扩产的冲动,为后续做好生猪稳产稳价工作打下了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较去年年末高点减少了37万头,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105%上限逐步回调。

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在“苦练内功”,提高生猪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尽力延长盈利周期。“目前,公司PSY(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9头,优秀水平能够达到35头。同时,我们看到猪的生长潜能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将持续创新,推动养猪向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绿色低碳迈进。”牧原集团养猪生产负责人李彦朋说。

当前,我国生猪行业PSY等核心生产指标持续改善,专家预计全年PSY将增加0.5头以上。同时,饲料价格低位运行,有利于行业继续保持盈利。持续的盈利还使头部企业现金流得到补充,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今年上半年,牧原盈利107.70亿元,海大盈利26.39亿元,一些前期破产重整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大型养殖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调减产能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第6轮“猪周期”,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但猪肉消费增长趋缓。6月10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主产省份生猪生产视频会,调度地方生猪稳产稳价工作进展情况,专门部署产能调减工作。7月23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持续抓好产能综合调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推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近期,农业农村部正在指导各地开展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积极防范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的风险。

如今,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0%,生猪生产前20强企业的出栏量超过30%,大型养殖企业对生猪产能调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生猪产能调控的“总开关”,牧原等大型企业正在淘汰低产、低效能繁母猪,积极调减产能。据了解,牧原集团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从今年初的362万头,降至目前的343万头,已减少19万头。

“产能调控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牧原作为生猪养殖大企业,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多维度调减产能。”李彦朋说,牧原今年计划再减少13万头能繁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总共减少32万头母猪,这相当于减少约900万头生猪的潜在出栏量。

近期,在农业农村部预警引导下,生猪养殖场(户)持续采取降重措施顺时顺势出栏,生猪宰前均重持续降低。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第3周,全国生猪宰前均重已降至128.3公斤,较6月初降低约2.6公斤,出栏生猪头均猪肉产量减少约2.0%。其中,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已带头将出栏均重降至120公斤左右。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生猪出栏均重的降低意味着,在出栏相同数量生猪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猪肉总量会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供需关系。”

“目前我们的商品猪出栏均重已从前期的130公斤下调至119公斤,下降了11公斤。此外,自6月起牧原已经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肥猪。”李彦朋说。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加快出栏、降低体重会使当前价格短暂下行,但长期看对维持市场行情有利,将推动第四季度价格重心上移,防止养殖陷入亏损。

“面对生猪产能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河南省扎实做好生猪产能调控,结合PSY水平提升情况,及时将全省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由400万头下调至370万头,同时每周发布生猪价格信息,提醒广大养猪场(户)降低出栏体重、不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王彦华说,7月河南省生猪规模场出栏量环比下降12.3%,同比增幅收窄18.1个百分点。7月生猪平均宰前头均重降至每头127.7公斤,较5月每头减少2.7公斤。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表示,面对猪价下行,主要通过国家政策性调控、市场自发性调整来共同应对。大型养殖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产能调控政策,不搞逆市扩张,更加聚焦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如育种、营养、管理),并带头减少二次育肥行为。

目前,全国生猪产能惯性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据监测,7月全国规模猪场母猪淘汰数量环比增长2.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环比减少1万头、同比持平,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


猪价有望止跌并季节性回升

受市场长期看好驱使,今年2月至7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3%,按6个月育肥周期计算,至明年1月生猪出栏量还将明显增多。

朱增勇认为,近期生猪出栏量预计将继续增加,但9月后集中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将提振消费需求,叠加冻猪肉收储提振,猪价有望止跌并季节性回升,以稳中有涨为主,养殖有望继续保持盈利。

今年四季度商品猪供应仍将较充裕,但龙头企业带头降低出栏活重,有望缓解猪肉供给过剩的局面。从消费需求来看,四季度天气转凉,南方腌腊再次提振猪肉需求,将支撑猪价温和季节性回升。

同时,国家生猪产能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养殖场(户)出栏商品猪平均体重有所下降,二次育肥情绪降温,明年春节前生猪市场供应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只有主动去化过剩产能,市场行情才能迎来实质性好转。

朱增勇建议大型猪企带头响应相关政策,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优化猪群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降低死亡率、优化饲料配比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中小养殖户,朱增勇建议聚焦降本增效,淘汰低产母猪,灵活调整出栏节奏,在顺时顺势出栏肥猪的同时,做好成本管控和猪病管理,合理安排生产。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加密监测预警频次,进一步督促各地落实产能调减措施,对产能增加较多、压栏严重的头部企业开展“窗口指导”,确保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左右的目标落实到位,同时控制生猪出栏体重,继续减少二次育肥。促进不同类型养殖场户协同发展,引导大型猪企有序规范发展,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免疫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精准化防控措施,组织开展秋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着力补齐中小养殖场户防疫短板,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03

巴西8月对美出口大幅下降

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受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影响,8月巴西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5%。

8月,巴西出口额为299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为237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巴西对美出口铁矿石、糖和飞机等产品减少,拖累巴西对美出口额从上年同期的33.9亿美元降至27.6亿美元。与此同时,巴西对中国、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出口分别增长31%、58%、43.8%、40.4%。

今年前8个月,巴西出口总额为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出口总额达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

美国自8月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目前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达50%。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15点11分


04

巴拉圭农村协会多位代表反对取消口蹄疫疫苗接种计划

巴拉圭农村协会(ARP)20个地区办事处的主席们近日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取消口蹄疫疫苗接种计划的企图。他们表示,口蹄疫的暴发不仅会给成千上万的生产者带来毁灭性打击,还会损害国家经济稳定、农村就业以及国际社会对巴拉圭牛肉的信心。

巴拉圭《国家报》4日报道,ARP代表们指出,巴拉圭历经数十年建立的卫生体系已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之一,任何倒退都将严重危及占国内生产总值12%、出口总额14%的畜牧业。他们强调了加强动物卫生体系的历史性公私合作,并认为必须继续开展负责任的对话,保持数十年来使这项合作成为全球公认典范的专业水准。

代表们重申,放弃疫苗接种的决定必须完全基于严谨的技术分析和切实的优势,这些优势必须充分证明巴拉圭承担的风险是值得的,无论风险多么微小。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甚至考虑这种可能性都是不负责任的。

代表们明确指出若干令人担忧的因素:2011年发现的最后一起口蹄疫病例,使他们无法确信大环境的安全;动物识别系统(SIAP)未完全建成,而识别动物对于划定疫情区域至关重要;必须准备应急资源或资金,因为一旦发生疫情,必须有相应的应对和管理方案。

ARP圣佩德罗(San Pedro)地区办事处主席奥斯瓦尔多·奥斯纳吉·多利亚(Osvaldo Osnaghi Doria)补充,目前尚无理由停止免疫接种。在ARP最近一次大会上,与会者一致建议向国家动物质量与卫生服务局(Senacsa)传达坚持疫苗接种的立场。

奥斯纳吉表示:“我们看到巨大风险。畜牧业正迎来发展良机,国家同样如此,我们必须考虑(畜牧业带来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

Senacsa数据显示,今年截至8月底,巴拉圭牛肉出口量创历史新高,超2.47亿公斤,远超历年同期水平,出口额达到14.25亿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智利,出口量超7700万公斤;其次是台湾,出口量超3300万公斤;其他重要市场包括以色列(2360万公斤)、美国(2280万公斤)和巴西(1300万公斤)。

在巴拉圭的动物源性产品出口中,禽肉是唯一与去年相比出现负增长的产品,出口量下降23%,出口额为560万美元;猪肉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增幅为近80%,出口额超过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87%。


来源:南美侨报网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10点55分


05

中国是俄罗斯海鲜市场重要供应国

来自SeafoodMedia消息,今年前7个月俄罗斯进口中国海产品5.7万吨,同比增长25%,进口额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多个鱼种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

 

冷冻鲭鱼:进口量增长一倍以上,达1.4万吨,进口额1900万美元,这一激增与2024年俄罗斯鲭鱼捕捞量下降直接相关,中国鲭鱼产品填补了由此产生的供应缺口。

 

冷冻鳟鱼:进口量增长2.2倍,达4000吨,进口额增长2.4倍至3500万美元,这一增长是因国内对鲑鱼鱼种的需求不断上升,且传统供应国土耳其的供应量减少。

 

冷冻秋刀鱼:秋刀鱼进口量增长近45%,进口额增长85%,分别达到7500吨和1300万美元。

 

尽管大多数品类进口量均有所增长,但仍有部分产品出现下降,如油炸鳗鱼片进口量下降20%,干鱿鱼进口量下降了30%。

 

来源: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12点25分


06

8月第4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8月25—31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4.87元/公斤,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7.8%。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9.15元/公斤,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7.4%。 


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07

中国海关总署:

今年1-8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4.4%

根据统计,2025年1-8月,中美贸易额为3800.6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829.55亿美元,同比下降15.5%;中国自美国进口971.10亿美元,同比下降11%。

数据显示,8月当月,中美贸易额为428.8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316.04亿美元,自美进口112.85亿美元。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12点42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