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牛肉出口巨头撞上中国监管铁拳
一批问题产品被销毁彰显“零容忍”态度
事件翻译:
乌拉圭牧农渔业部近日确认,一批出口至中国的牛肉中被检出含有杀蜱剂“氟啶蜱脲(fluazurón)”残留。目前,该批问题产品已全部被销毁,未进入市场流通。
据了解,中国相关部门已向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通报此事,并要求乌方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方案,确保未来出口产品符合标准。乌拉圭牧农渔业部畜牧服务司司长马塞洛·罗德里格斯表示,中方目前尚未对乌方采取任何处罚措施。
罗德里格斯透露,同批集装箱中未受污染的牛肉产品已正常通关。乌拉圭正在推进相关法规修订,计划在用于蜱虫防治的兽药包装上增加八角形标识,明确标注药物使用后的等待期信息。
乌拉圭官方表示,该国实施的"国家生物残留监测计划"负责对动物产品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对杀蜱剂的监控,并称乌拉圭是区域内进行残留检测频次较高的国家之一。
小嘉分析:
近日,乌拉圭牛肉被检出含有“氟啶蜱脲(fluazurón)”残留。中国对进口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实施极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被拒于国门之外。
本次事件中,中方采取的措施——即销毁问题产品、要求出口国在限期内制定整改方案而非直接施加处罚——清晰地体现了中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常规流程和务实态度。其核心目的在于从源头阻断风险,并推动出口国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从而系统性保障进口食品的安全,而非单纯进行惩罚。
这一案例并非孤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每月发布的《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均有相当数量的国外农产品因检出未获批准的农药、兽药残留或残留量超标等问题被依法退回或销毁。这充分表明,中国对包括农药残留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保持着常态化、高标准的海关查验体系。
小嘉总结:
总而言之,此次事件再次向所有食品出口国发出明确信号:严格遵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市场准入的绝对前提。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始终向安全、合格的产品敞开,但对于任何潜在的质量风险,都持零容忍态度,并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切实守护国人的餐桌安全。
来源:elobservador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内容整理:捷嘉资讯组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 | news.cccbn.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